路边摊价格超门店引热议,消费者直呼吃不起,摊主却叹利润薄
博主“肥玟不肥(生活体验)”发布了一则实地探访视频,主题是“路边摊比门店还贵”。
博主“肥玟不肥(生活体验)”发布了一则实地探访视频,主题是“路边摊比门店还贵”。
说实话,现在走街串巷,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惑:曾经接地气的路边摊,怎么不知不觉就变贵了?一份没肉沫的凉面要10块,隔壁门店才卖8块;夜市一碗馄饨10块,品质还不如店里6块的。
预制菜横行于世,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了。工厂里机器轰鸣,流水线上滑出千百个一模一样的餐盒,密封严实,加热即食,省却了多少人间烟火的麻烦。我们其实早已熟悉了预制菜不是吗?写字楼楼下便利店冷藏柜里,透明包装里的预制煎饼叠得整整齐齐,标签上印着“加热1分钟即可食用”的提
今年9月,一组数据让人吃惊:近五年来,国内路边摊的客单价累计上涨了87%,这个涨幅远远超过了同期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,不少消费者发现,路边摊的价格甚至比正规门店还要高。
广东网友晒出夜市馄饨账单:10块钱一碗,味道还不如门店6块钱的;有人买了份地摊凉面,肉沫款12元、无肉沫款10元,而附近门店同款只要8元;就连最常见的沙县炒饭,路边摊卖12元,门店只要8-10元。
对比下来,附近一家连锁小吃店的同类菜品只要35.5元,口味和分量也不差;一杯700毫升的鸭屎香柠檬茶,路边摊上要价15元,比喜茶同款贵了2元。
最近,“路边摊比门店还贵”的话题在社交媒体频频登上热搜,甚至一度引发网友激烈讨论。
凌晨四点的批发市场,老陈正蹲在菜筐前挑拣蔫了的菜叶。新鲜的要六块一斤,这些三块五的回去摘摘还能用。他粗糙的手指翻动着菜叶,像在数钞票。二十年前,他的三轮车上挂着十元管饱的毛笔字招牌,现在电子支付码旁贴着基础款15元的荧光贴。
曾几何时,路边摊在大众的印象里,是实惠与便捷的代名词。忙碌一天后,在街边花上几元钱,就能买到一份热气腾腾的小吃,慰藉辘辘饥肠。可如今,“路边摊比门店还贵” 的话题却频频引发热议,这一现象实在值得深思。
“我们这沙县炒饭8~10块一份,路边摊则卖12块,真贵”、“夜市馄饨10块一碗,水平也就店里6块”、“地摊凉面肉沫的12块,没肉沫的10块,附近的门店才卖8元”。近日,“路边摊比门店还贵”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。
一位在广东夜市卖柠檬茶的摊主说,她的一杯茶卖15块,经常被顾客说“和喜茶差不多价了”,但她表示,除去摊位费、原料、电瓶充电、设备损耗,其实利润很薄。隔壁卖臭豆腐的豆哥,一份六片卖15元,他也知道比过去贵,“但成本摆在那儿,不涨不行”。
一夜之间,路边摊从“平民美食天花板”变成了“价格刺客聚集地”。社交媒体上,#路边摊贵过门店#的话题下面,满是年轻人“吃了亏”的委屈吐槽。
近日,“路边摊比门店还贵”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再次引起网友热议。红餐网梳理发现,今年以来,在社交平台上确实有不少“吃不起路边摊”的感叹声在全国多地此起彼伏。微博、抖音等社交平台上,#路边摊为何越来越吃不起了##路边摊为啥越来越贵#等话题热度一直不减,相关讨论更是引
近日,“路边摊比门店还贵”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再次引起网友热议。红餐网梳理发现,今年以来,在社交平台上确实有不少“吃不起路边摊”的感叹声在全国多地此起彼伏。微博、抖音等社交平台上,#路边摊为何越来越吃不起了##路边摊为啥越来越贵#等话题热度一直不减,相关讨论更是引
你知道吗?在一项覆盖全国四十多个城市的调查中,超过68%的年轻人表示“最怕吃路边摊”,理由不是不卫生,而是担心“吃出科技与狠活”。
开启社交平台,到处都是 “吃不起路边摊” 的叹息:沙县炒饭门店售价 8 至 10 块,路边摊却要 12 块;夜市的馄饨 10 块一碗,口味还比不上店里 6 块的;一份未明码标价的牛杂烫菜要 41 块,比连锁品牌还贵 5 块;700ml 的鸭屎香柠檬茶卖 15
自从整个地球都变成了个小村子,中国的饭菜像串门一样传播到世界各地,还真不少外国朋友对它青睐有加呢!
下班买菜就像打仗,人还没挤进摊位呢,鼻腔早就被那些花椒油和熟蒜香气迷住了,“来一份凉拌啥啥啥”的念头直接冒出来。可要说有哪些凉拌菜是摊主自己都躲着不吃的,多少就有点心虚了。真有人问摊主,你怎么从来不夹火腿?老板能咧嘴一笑:“嗨,这些东西,你就当图个口感吧。”到
说起小区门口那个炒饭大爷,那真是个传奇,就靠着炒饭,啧,十年了,每天晚上七点,风雨无阻,准时飘香,我跟你说,都是炒饭,他家的就是不一样,香味儿能飘半条街,我问他有啥秘诀,他笑呵呵的,就说是炒饭汁儿不一样,当时我还不信,炒饭谁不会啊?后来,有一次我偷摸尝了一口他
近日,泰国新任总理阿努廷的一则生活日常在网络上引发热议。9月9日晚,这位身家近40亿泰铢(约合人民币8.8亿元)的总理,被拍到与夫人和一群朋友坐在路边摊,津津有味地吃着鱼丸面。照片一经曝光,迅速在泰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,大家纷纷对这位富豪总理的接地气行为感